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

胡湘玲:我們的能源未來 10/24

世界的資源正慢慢被消耗,消耗的同時也製造更多的環境議題,平安渡過2012世界末日後,但大自然的反撲並不是沒來,而是還沒到而已。該如何改善能源消耗、污染的減化,一直是我們該思考的議題。
胡女士說過:人類做什麼事都會汙染環境,但要怎麼把傷害降到最低是我們要學習的。的確,連最簡單的呼吸都會造成環境變化,所以我們要做到汙染最低思考,就如最近的核能問題,或許電力已無法供應現在電能的消耗量,但除了再興建核能發電廠,就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?而太陽能板普及化理論上是可以供應一家四口的耗電量,多的電能還可以賣還給台電,真的很理想。但是,太陽能板要價可不便宜,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荷的,這樣普及化更不用多談。我時常想如果我們的政府是這些學者就好了,把興建核能的經費用來補助每個家庭太陽能板的經費,一定能讓整個綠色能源有很大的進展。

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

東海書院_獨立書店 聊後感想

從廖英良的談吐之中,感覺他是一個非常勇於追求目標的人,從交大資工轉到社會系,雖然花了四年才找到自己的興趣,但他樂活在當下。
從碩二開始接獨立書店,學生兼老闆的身分讓書店營運起來,但隨著網路購書的快速發展,獨立書店的消失已是全球共同現象,為了讓東海書院能繼續存活,廖先生勇於改變現狀,經過重重難關也找到適當的方法,讓喜歡閱讀的消費者與自己有共存。廖先生說過媒體是東海書院存活下來的重要之一,但全台的獨立書店並沒有他幸運,所以他組了一個協會,來幫助其他家的書店,讓獨立書店能再文化變遷之下,繼續存活。
富有這個詞,在廖先生的存摺上是看不見的,但他並不覺得辛苦,因為它的富有在理想、在朋友、在書店,俗話說人因夢想而偉大,就算賺不到錢,廖爸爸、廖媽媽也因它而驕傲,只要有目標就勇敢去追求,不需要旁人的眼光,這是我這堂課最大的收穫。

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

10/03/2013 下次購物前,你還會是選擇低價優先嗎?

看過這次紀錄片之後,我才發現很多電影、美劇...等,都有Walmarkt贊助的商標,市場被獨大之後,最先被迫害的將是雜貨店等較小的商家,最後因為W企業走的是以利薄多銷的策略來鞏固市場,但最後的最後被受迫害的還是低層勞工,從來不是老闆。這時就需要政府介入,而不是一昧的補助而拉攏,片中因為政府的冷漠,導致W企業無法無天,進而連環保也無須遵守,就算遭受罰款的金額在大,也能用種種不法的行為、關說來賺取更多的黑心錢。
台灣雖然雜貨店已快消失,但小商家依然存在。這是因為量販店有很多,每家都能互相競爭、互相抵制才能避免市場獨斷的問題,大潤發、家樂福、COSCO等等。

沃爾瑪的員工只分三層,老闆、管理幹部、計時員,這樣的管理方式形成了高流動的員工率,而其中種族歧視、性別歧視更顯得嚴重。成本控制對每個企業都是一種考驗,但沃爾瑪做得惡魔手法就是從最低階層的計時員福利下手,過高的薪資就是開除。


廉價的商品,往往是犧牲勞動層和消費者的權益,如沃爾瑪的停車場安全,還不是因為高階層想cost down所導致的安全問題,使得該企業的停車場成為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地方,另外影片又帶沃爾頓家族,反而為了自家安全去蓋的堡壘,這真讓人瞠目結舌。


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


詹武龍:從大埔事件看台灣永續-環境,糧食,經濟與憲政危機 2013/9/26 課後感想

一開始沒聽過這次演講,我對大埔事件的認知是從新聞、報張了解,知道政府趁張藥房主人不在時偷拆,且由新聞報導的觀點,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家釘子戶不肯遷移的"小事",因為那時洪仲丘事件完全霸佔了新聞、報紙大部分的版面。而且去政府前抗議的人大多是苗栗以外的人士,也讓我以為這是在野黨找來的打手。

但經過這次上課,讓我深深了解到自己的無知與愚昧,政府徵收土地法原來就只給三種選擇,有以地換地、補償金、保留,一聽到這些方案看似公平,但實際上只有政府說的算,但當初這條法案就是為了公共利益而設的,但詹先生從園區建設圖來看,張藥房處在園區邊緣本就可以免拆且保留,基於這些證據,明顯是縣長想強佔民房,再賺取地坪漲價後的金額。

我很同意詹先生說的,官員都應該對自己做過得事、說過的話負責任,一旦不誠信就應該下台,前三年吳行政院長答應房子能不拆且原屋原地保留,當時公文信件都有明確說明,但政府卻又忽然變卦,這怎能讓民眾信服。就如陳為廷丟鞋事件,身為學生對縣長做這種事就是
不對,但劉縣長起初說不會計較、不會提告,但後來一知道是他人,便出爾反爾。這樣言而無信,那選舉前說過的政策和理念也是空口說白話?

我身為苗栗人,在劉縣長上任後真的有感受到,自己鄉下的改變,就如同科學園區、節慶煙火、地方建設等,也讓我認為縣長真的有在做事,但看完投影片才知道苗栗縣外債高得嚇人,當然縣長要負責任,可現今的法院、監察真的不需要檢討麼?

在世界人口膨脹下,糧食危機一定是無可避免的,但詹先生的論點我並不是很認同,台灣和美國比經濟作物根本無可比較,美國機械化的產量遠遠比台灣多出好幾倍,所以競爭優勢只能從精緻農業下手,所以農業和工業之間的平衡點要如何平衡?就要在探討。


最後聽完這堂課後,讓我了解到要更多關心時事,別因新聞媒體然後只看到事件的表面卻忽略了真相。